Q1: |
是不是公司生產的每一個產品,都要計算碳足跡? |
A1: |
ISO標準或是政府機關並沒要規定廠商的產品都要計算碳足跡,這應該由公司自行決定。
一般而言,廠商會配合客戶要計算產品碳足跡的需求,而計算提供給客戶的零件/材料的碳足跡。而廠商可以藉由計算碳足跡而找出其熱點,進而採取減碳作為,生產更低碳的產品給客戶。 |
Q2: |
計算產品碳足跡有何好處? |
A2: |
可能的好處有:
1. |
管理風險與尋找機會-透過熱點分析,瞭解碳風險程度,以及找出貴組織最可能有效率地降低風險的機會。 |
2. |
降低成本-透過找出改善的機會,運用於營運上,降低能源與物料的使用,也可能降低相應的排放與廢棄物產出。 |
3. |
在新興法令以及未來各項營運要求出現之前做好準備。 |
|
Q3: |
產品計算碳足跡是否要依循產品類別規則(PCR)? |
A3: |
是。
因為碳足跡標準ISO/CNS14067:2018第6.2節即明確提到,若有相關的PCR 時,應予採用。 |
Q4: |
如果該產品類別尚未發展PCR,要依循什麼? |
A4: |
若您是有意進行碳足跡查證,但該類產品尚無PCR時, ISO/CNS14067:2018第6.2節也提到可參考特定物料或產品類別相關之行業標準的指引。 |
Q5: |
怎麼設定盤查的生命週期邊界? |
A5: |
可由幾個方面來進行:
1. |
若該類產品有PCR時,依循PCR要求設定的範圍。環保署PCR可於以下網址查詢:
https://cfp-calculate.tw/cfpc/Carbon/WebPage/FLPCRDoneList.aspx |
2. |
若無PCR可供依循時,可參考特定物料或產品類別相關之行業標準的指引,此可與相關產業公協會洽詢。 |
3. |
若上述兩者皆無,您可自行設定,但須說明設定的理由。 |
|
Q6: |
工廠或公司內部執行碳足跡的人員是否有資格限制? |
A6: |
目前標準並沒有要求。 |
Q7: |
市面上碳足跡課程好幾種,主任稽核員/主導稽核員/內部稽核員/盤查計算人員/管理師 這幾個名詞的差別是什麼?我們應該要上哪一種? |
A7: |
碳足跡主任稽核員/主導稽核員/內部稽核員課程,是要去第三方驗證單位上班所需上的課程;盤查計算人員以能夠自行執行碳足跡的課程;管理師則是期待能夠培訓的人員日後能在管顧產業發展,輔導企業計算碳足跡。
然而,盤查計算人員/管理師等都不是既定的名稱,目前並不是專有名詞。 |
Q8: |
哪些供應商提供的物料、服務需要提供盤查資料或碳足跡係數? |
A8: |
一般而言,若客戶的產品有意計算碳足跡時,零件/材料供應商提供正確的零件/材料碳足跡,有助於客戶產品碳足跡的正確性。
若客戶有需求/要求時,儘量滿足客戶的需求/要求,可以維持與客戶間的關係及商機。 |
Q9: |
供應商提供的資料要被查證過嗎? |
A9: |
供應商提供給客戶的碳足跡資料不一定要被第三方查證過。但應儘可能完整與正確。 |
Q10: |
使用再生料當原料做出的物料或零組件,原料的碳足跡的計算邊界如何設定? |
A10: |
從廢棄物剛被拋棄時開始計算至變成可用的再生材料為止。如:清除運輸、加工純化過程等。 |
Q11: |
產品使用階段的情境怎麼設定? |
A11: |
依照ISO/CNS14067第6.3.7節,對於使用階段應依循的技術文件,進行情境假設,簡單地說就是要遵循PCR中對於使用情境的計算方式,若沒有PCR就不太容易進行情境設定。 |
Q12: |
資本財(廠房、設備)的生產要納入盤查嗎? |
A12: |
不需要納入計算。 |
Q13: |
要到哪找尋碳足跡排放係數? |
A13: |
最恰當的係數要由產品或服務的供應者提供。若沒有辦法提供,
1. |
目前環保署產品碳足跡資訊網(網址:https://cfp-calculate.tw)係數資料庫可提供免費係數。 |
2. |
若欲查詢的係數在上述資料庫找不到,還可透過檢索碳標籤、其他公開或付費的係數來源求取。 |
|
Q14: |
引用係數的原則? |
A14: |
生產技術要相同、時間要最接近活動數據蒐集期間的、地理位置要相近。 |
Q15: |
引用係數資料庫有無優先順序? |
A15: |
引用係數資料庫並無優先順序。
而引用係數有優先順序,應當挑選最接近供應商生產情境的係數,譬如是否為相同的生產技術,產出時間是最近的。 |
Q16: |
計算碳足跡一定要找第三方查證? |
A16: |
並無規定產品計算完成碳足跡後,一定要找第三方查證,端視您的需求(如:客戶指定、補助款提供者指定,或欲取得碳標籤)。 |
Q17: |
指導/輔導/查證或審查單位可以是同一人或同一個單位(顧問公司)嗎? |
A17: |
依ISO/CNS14064-3第4.1.b與c之要求,查證者必須是獨立且避免對負責者與溫室氣體資訊之預期使用者,產生任何實際或潛在之利益衝突。
因此指導/輔導與查證不能由同一人兼任。 即便兩者同屬同一個公司或單位,也不能存在實際或潛在的利益衝突。 |
Q18: |
第三方查證產品碳足跡,會如何進行? |
A18: |
如下圖

資料來源:環保署綠色生活資訊網 |
Q19: |
是否有法規強制產品申請碳標籤? |
A19: |
目前尚無法規要求。 |
Q20: |
可在哪查詢工業局教學或輔導資源? |
A20: |
請洽本局產業節能減碳資訊網
本年度教材以及上課錄影已經上網,請於此處下載與觀看 |
Q21: |
工業局碳足跡諮詢管道在哪? |
A21: |
諮詢窗口:工研院 03-5820246 / E-mail:itridoitpro@gmail.com/ 線上諮詢
如果有更進一步需求的中小企業,可洽本局產品環境足跡專案,以媒合相關專家到廠進行碳足跡能力診斷,並提供改善建議方案。 |
Q22: |
可在哪查詢歐盟CBAM最新消息? |
A22: |
請洽國貿局綠色貿易資訊網相關報告 |
Q23: |
如果希望進行淨零宣導邀約,取得專業協助與串聯相關資源,該如何進行? |
A23: |
請洽工研院 03-5820246 / E-mail:itridoitpr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