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產業服務 > 諮詢問答集 > 常見問答(FAQ)
:::
產業服務
諮詢問答集
常見問答(FAQ)
輔導資源諮詢窗口
相關網站連結
政府機構
其他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常見問答(FAQ)

( 2020/04/16更新)

環境足跡

Q1: 環境足跡輔導案模式為何?
A1:
1. 由受輔導廠商協同輔導單位,共同完成申請輔導計畫書後,由輔導單位送件向工業技術研究院申請。

註1: 同一受輔導廠商以獲得1件輔導案為限,且受輔導廠商提出之標的產品已接受政府其他類似輔導,不得重複申請本輔導案。
註2: 上述受輔導廠商應為製造業,包括辦理工廠登記或免辦工廠登記之工廠,並應於台灣之實際製造工廠,不得為代理商/經銷商/貿易商等無實際生產製造者(經濟部產發署工廠公示資料查詢
Q2: 一般說來,參加環境足跡輔導案,廠商該出資多少經費(自籌款) ,那些錢又用在哪裡?
A2: 依據產發署「科技計畫作業手冊」中指出,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以及提升科技資源運用效益,產發署計畫如辦理輔導廠商之工作項目,應有自籌款(廠商自己付費)比例,且廠商自籌款比例至少30%。以1今年為例,廠商自籌款至少為15萬元。
廠商出資款項,將完全用於輔導相關作業以及第三者查證工作。
Q3: 公司製程是機密,輔導單位是否應與公司簽保密協定?
A3: 在輔導過程中,將儘量以不接觸公司機密資料為原則;若一定必需簽保密協定,請公司在與輔導單位洽詢申請案時就提出要求,各輔導單位將視其內部管理規定,就簽訂保密協定之細節,與公司討論。
Q4: 本輔導案是否包含申請碳標籤?
A4: 本項輔導案不包含申請碳標籤,若想要申請,其相關申請程序與文書表件可參考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Q5: 執行結束後之環境足跡資料與數據,是否需要公開?或者,產發署會將其公布?
A5: 數據是否公開?完全取決於廠商,產發署不會主動將相關資料公布。惟產發署推動此計畫之目的,除協助廠商完成碳/環境足跡計算外,更鼓勵揭露數據,進而找出減碳改善空間,也能作為績效宣導。廠商可積極進行減碳工作,未來在配合產發署辦理成果發表時,可展現實質減碳績效。
Q6: 本輔導案需要做「產品類別規則(PCR)」嗎?
A6: 本輔導案不包含PCR。
Q7: 我只想做「個廠」就好,比較簡單,到底做「中衛體系」的好處在哪裡?
A7: 產品碳/環境足跡與供應鏈脫不了關係,那當然做「個廠」亦可完成計算,但通常這時對一些供應商的原物料數據就是引用資料庫,而且大部分還是國外的資料庫,如此一來,完全無法反應出原物料實際造成的碳/環境足跡貢獻度與在地性,最後的結果常只是獲得產品碳/環境足跡的一個數值,完全無助於後續的減碳行動。「中衛體系」輔導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納入供應商一同進行,除了可以真實反應主要原物料造成的碳/環境足跡貢獻外,亦可以與供應鏈共同推動減量活動,綠化供應鏈,可謂一舉兩得。
Q8: 一個環境足跡輔導案的執行期間大概需要多久?
A8: 一般說來,大概需要6-8個月,若廠商配合度高,數據收集快,時間可以更短。

碳足跡

Q1: 是不是公司生產的每一個產品,都要計算碳足跡?
A1: ISO標準或是政府機關並沒要規定廠商的產品都要計算碳足跡,這應該由公司自行決定。
一般而言,廠商會配合客戶要計算產品碳足跡的需求,而計算提供給客戶的零件/材料的碳足跡。而廠商可以藉由計算碳足跡而找出其熱點,進而採取減碳作為,生產更低碳的產品給客戶。
Q2: 計算產品碳足跡有何好處?
A2: 可能的好處有:
1. 管理風險與尋找機會-透過熱點分析,瞭解碳風險程度,以及找出貴組織最可能有效率地降低風險的機會。
2. 降低成本-透過找出改善的機會,運用於營運上,降低能源與物料的使用,也可能降低相應的排放與廢棄物產出。
3. 在新興法令以及未來各項營運要求出現之前做好準備。
Q3: 產品計算碳足跡是否要依循產品類別規則(PCR)?
A3: 是。
因為碳足跡標準ISO/CNS14067:2018第6.2節即明確提到,若有相關的PCR 時,應予採用。
Q4: 如果該產品類別尚未發展PCR,要依循什麼?
A4: 若您是有意進行碳足跡查證,但該類產品尚無PCR時, ISO/CNS14067:2018第6.2節也提到可參考特定物料或產品類別相關之行業標準的指引。
Q5: 怎麼設定盤查的生命週期邊界?
A5: 可由幾個方面來進行:
1. 若該類產品有PCR時,依循PCR要求設定的範圍。PCR可於產品碳足跡資訊網查詢
2. 若無PCR可供依循時,可參考特定物料或產品類別相關之行業標準的指引,此可與相關產業公協會洽詢。
3. 若上述兩者皆無,您可自行設定,但須說明設定的理由。
Q6: 工廠或公司內部執行碳足跡的人員是否有資格限制?
A6: 目前標準並沒有要求。
Q7: 市面上碳足跡課程好幾種,主任稽核員/主導稽核員/內部稽核員/盤查計算人員/管理師 這幾個名詞的差別是什麼?我們應該要上哪一種?
A7: 碳足跡主任稽核員/主導稽核員/內部稽核員課程,是要去第三方驗證單位上班所需上的課程;盤查計算人員以能夠自行執行碳足跡的課程;管理師則是期待能夠培訓的人員日後能在管顧產業發展,輔導企業計算碳足跡。
然而,盤查計算人員/管理師等都不是既定的名稱,目前並不是專有名詞。
Q8: 哪些供應商提供的物料、服務需要提供盤查資料或碳足跡係數?
A8: 一般而言,若客戶的產品有意計算碳足跡時,零件/材料供應商提供正確的零件/材料碳足跡,有助於客戶產品碳足跡的正確性。
若客戶有需求/要求時,儘量滿足客戶的需求/要求,可以維持與客戶間的關係及商機。
Q9: 供應商提供的資料要被查證過嗎?
A9: 供應商提供給客戶的碳足跡資料不一定要被第三方查證過。但應儘可能完整與正確。
Q10: 使用再生料當原料做出的物料或零組件,原料的碳足跡的計算邊界如何設定?
A10: 從廢棄物剛被拋棄時開始計算至變成可用的再生材料為止。如:清除運輸、加工純化過程等。
Q11: 產品使用階段的情境怎麼設定?
A11: 依照ISO/CNS14067第6.3.7節,對於使用階段應依循的技術文件,進行情境假設,簡單地說就是要遵循PCR中對於使用情境的計算方式,若沒有PCR就不太容易進行情境設定。
Q12: 資本財(廠房、設備)的生產要納入盤查嗎?
A12: 不需要納入計算。
Q13: 要到哪找尋碳足跡排放係數?
A13: 最恰當的係數要由產品或服務的供應者提供。若沒有辦法提供,
1. 目前產品碳足跡資訊網係數資料庫可提供免費係數。
2. 若欲查詢的係數在上述資料庫找不到,還可透過檢索碳標籤、其他公開或付費的係數來源求取。
Q14: 引用係數的原則?
A14: 生產技術要相同、時間要最接近活動數據蒐集期間的、地理位置要相近。
Q15: 引用係數資料庫有無優先順序?
A15: 引用係數資料庫並無優先順序。
而引用係數有優先順序,應當挑選最接近供應商生產情境的係數,譬如是否為相同的生產技術,產出時間是最近的。
Q16: 計算碳足跡一定要找第三方查證?
A16: 並無規定產品計算完成碳足跡後,一定要找第三方查證,端視您的需求(如:客戶指定、補助款提供者指定,或欲取得碳標籤)。
Q17: 指導/輔導/查證或審查單位可以是同一人或同一個單位(顧問公司)嗎?
A17: 依ISO/CNS14064-3第4.1.b與c之要求,查證者必須是獨立且避免對負責者與溫室氣體資訊之預期使用者,產生任何實際或潛在之利益衝突。
因此指導/輔導與查證不能由同一人兼任。 即便兩者同屬同一個公司或單位,也不能存在實際或潛在的利益衝突。
Q18: 第三方查證產品碳足跡,會如何進行?
A18: 如下圖
產品碳足查證圖
資料來源:環保署綠色生活資訊網
Q19: 是否有法規強制產品申請碳標籤?
A19: 目前尚無法規要求。
Q20: 可在哪查詢產發署教學或輔導資源?
A20: 請洽產業節能減碳資訊網
本年度教材以及上課錄影已經上網,請於此處下載與觀看
Q21: 產發署碳足跡諮詢管道在哪?
A21: 諮詢窗口:工研院 03-5820246 / E-mail:itridoitpro@gmail.com/  線上諮詢
如果有更進一步需求的中小企業,可洽本署產品環境足跡專案,以媒合相關專家到廠進行碳足跡能力診斷,並提供改善建議方案。
Q22: 可在哪查詢歐盟CBAM最新消息?
A22: 請洽綠色貿易資訊網相關報告
Q23: 如果希望進行淨零宣導邀約,取得專業協助與串聯相關資源,該如何進行?
A23: 請洽工研院 03-5820246 / E-mail:itridoitpro@gmail.com

MFCA

Q1: 物質流成本分析(MFCA)中所指的QC與一般工廠內說的QC一樣嗎?
A1: 這兩個QC是不同的,MFCA中所說的QC(Quantity center)為量化中心,工廠內說的QC(Quality Control)為品管。
Q2: 廠商導入MFCA的技術,其執行的標的一定都是要產品嗎?還是製程也可?
A2: 可依廠內實際需求挑選適合的標的,產品與製程皆可導入MFCA技術進行分析。
Q3: 在計算MFCA的過程中,所有的物質都要轉換成重量單位嗎?
A3: 為利於質量平衡,原則上所有的物質都要轉換成重量單位。
Q4: 輔導結束後廠商可以自己執行嗎?
A4: 由於在計算MFCA時並不需要額外軟體輔助,且目前工研院已製作一個簡易的MFCA計算工具(excel),因此對於廠商來說,後續自主運作的可行性很高。
Q5: 成本是公司機密,可以用替代的數據嗎?
A5: 由於MFCA計算會牽涉到各項成本,而成本對於很多廠商而言極為機密,為利於專案執行,若廠商不方便提供原始成本時,可先將各成本處理過,只要廠商到時能自己還原即可。
Q6: 執行MFCA專案,通常需要橫跨廠內哪些部門?
A6: 一般說來,大概包含:製造/製程、廠務、人資、財務/會計、環安、採購、生管等部門,但因每個廠商內部組成結構不同,仍以廠內時實際狀況為主。
Q7: MFCA與循環經濟有關嗎?
A7: MFCA可協助廠商找出製程中,過耗/浪費的廢棄物,進而設法改善,此可呼應循環經濟六大面向中之「最佳化(optimise)」
Q8: 參與產發署MFCA專案,廠商需要自己付費嗎?
A8: 依據產發署「科技計畫作業手冊」中指出,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以及提升科技資源運用效益,產發署計畫如辦理輔導廠商之工作項目,應有自籌款(廠商自己付費)比例,且廠商自籌款比例至少30%。以今年為例,廠商自籌款至少為15萬元。
Q9: 廠內導入MFCA技術,一定要拿到ISO 14051:2011的查證聲明書嗎?
A9: 一般來說,MFCA技術為協助廠商在製程中從廢棄物尋找隱藏的浪費,進而改善,為廠內自我提升的一種工具,因此並不一定要查證。但若參與產發署專案,政府有負擔部分輔導費用,且為符合驗收依據,廠商一定要取得ISO 14051:2011的查證聲明書。另外初期導入也可藉由第三方的查證,協助檢視MFCA各運算邏輯、數據是否適切?讓MFCA結果更貼近真實狀況。
Q10: 一般說來,廠商執行一個MFCA專案大約需要多久時間?
A10: 依廠內製程複雜程度不同,執行一個專案至少約需要6個月的時間。
Q11: 執行MFCA可為哪些獎項/項目加分?
A11: 執行MFCA後所找到的改善熱點經改善後的成效是減少投料的浪費、減少廢棄物、減少能源等,也就是減少了成本且對環境保護有所助益,可說是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也是社會責任的最佳展現,相關成效可以具體呈現以申請下列榮耀或應用於相關的管理中:
  • -天下雜誌-天下CSR企業公民獎
  • -綠色工廠
  • -道瓊永續指數(DJSI)-頂尖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
  • -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 (EPEAT)
  • -企業環保獎
  • -ISO 14001-生命週期管理

 

最新訊息

關於計畫
計畫內容簡介
碳/環境足跡基礎概念簡介
MFCA基礎概念簡介
生命週期評估資料庫簡介

計畫成果
廠商輔導成果彙整
本土用基礎原物料碳足跡排放係數
產業服務
諮詢問答集
相關網站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影片報報
歐盟環境足跡資料庫操作說明
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