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碳足跡
(
2020/02/16更新)
我國碳足跡規範簡介
目前我國與碳足跡相關之規範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產品碳足跡管理要點」與「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訂定、引用即修訂指引」,更多內容請參閱環保署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國際碳足跡規範/標準簡介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日本接著於2009年3月公布PCR[1]制定指引與碳足跡計算準則;國際標準組織(ISO)與WRI/WBCSD(世界資源協會/世界永續發展商業委員會)則個別進行碳足跡標準之發展作業。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如表1所示,以下分別說明其發展現況。
(一)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二)日本碳足跡計算指引
為推動日本碳標示制度,日本經濟產業省於2008年4月設置「碳足跡制度實用化、普及化推動研究會」,2008年6月9日福田首相公開表示,日本將推動碳足跡制度化,至2009年3月日本公布其第一版之碳足跡計算準則與PCR制定指引,2010年7月則更新為第2版。
2009年4月由日本工業標準委員會(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 JISC)認可並公布之技術規範文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TS)「TS Q 0010:2009 產品碳足跡評估與標示之一般原則」,做為日本推動碳足跡計算與標示計畫之準則文件,其發展趨勢朝向成為未來日本工業標準之正式文件(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JIS),屆時其效力將等同日本所公布之ISO標準。
表1、國際碳足跡標準
國別 |
標準/規範名稱 |
發展狀況 |
英國
|
BSI PAS 2050 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
|
-
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公布
-
2011年版於2011年10月公布
|
日本
|
-
碳足跡計算準則(カーボンフットプリント制度の在り方指針)
-
PCR制定指引(カーボンフットプリント制度商品種別算定基準(PCR)策定基準)
|
-
2009年3月公布第1版
-
2010年7月更新為第2版
|
國際標準組織(ISO)
|
-
ISO 14067:2018 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之要求事項與指導綱領(Greenhouse gases —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
|
|
WRI/WBCSD
|
-
產品生命週期標準(GHG Protocol - Product Life Cycl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
範疇3計算標準(GHG Protocol - Scope 3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
-
2010年1月草案版開始進行road testing
-
2011年10月公布為正式版
|
(三)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SC 7第一次會議於2008年1月在墨西哥市召開,並決議成立第二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WG)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於價值或供應鏈(GHG management in the value or supply chain)之新標準目的與必要性研究,包含產品或組織相關之溫室氣體量化、報告與標示。隨後,ISO/TC 207/WG 2於2008年4月第一次會議中提出發展產品碳足跡的新國際標準建議,並於2008年6月ISO/TC 207波哥大會議提出建議草案,2008年12月發出WD版文件(工作小組草案版)。
而後,ISO/TC207/SC7會議分別於2009年1月在馬來西亞以及6月在開羅召開會議持續討論碳足跡標準;2009年10月於維也納召開第五次會議、2010年2月於東京召開第六次會議,第六次會議後(2010年3月)即發出CD版文件(委員會草案版);第七次會議於2010年7月於墨西哥召開,會議後(2010年10月)發出CD.2版文件(委員會草案2版)。第八次會議於2011年1月在義大利召開,並於會議後綜合各界意見後發出DIS版文件(國際標準草案版)。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i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ISO/TS是在ISO技術委員會內達成一致的標準文件,同時,每三年必須複審一次,以確認在接下來的三年內繼續有效、或修訂成國際標準、或予作廢;而六年後,技術規範必須轉成國際標準、或予以作廢。而經過多年的討論,終於在2018年8月20日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14067:2013(ISO 14067公告網址)。
(四)WRI/WBCSD—產品生命週期標準(Product Life Cycle Standard)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與世界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於2004年發展之「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成為國際間政府單位與企業間最廣為應用的溫室氣體量化與管理工具,也是ISO 14064-1:2006與ISO 14064-2:2006的前身。
WRI/WBCSD針對產品與供應鏈溫室氣體的計算與報告發展新標準,分別為「範疇3—企業價值鏈計算與報告標準」(簡稱:範疇3標準)以及「產品生命週期標準」(簡稱:產品標準),於2009年11月釋出範疇3與產品標準第1版草案,收集利害關係者之意見進行修正。於2011年10月完成制定公布。
範疇3標準的制定目的是用來量化與報告組織或公司層級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將基於GHG Protocol的組織標準為基礎發展;產品標準則將適用於量化與報告產品層級的排放,依據生命週期評估方法學為基礎發展。
[1] PCR:Product Category Rules(產品類別規則),基於ISO 14025:2006 環境標誌與宣告--第三類環境宣告--原則與程序,係指「使用於擬定一項或多項產品類別之第三類環境宣告時之一套特定規則、要求事項或指導綱要」。
|